创业,这是每一个人梦想!
许多人的梦想,最后变成的幻想,也有些将这个梦想坚持了下来,并最终成了理想。
其实我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创业这个想法的,只是每天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一直坚持了下来,等到今天要写点什么的时候,突然发现就成了一个创业者。
这就像是在一片拥挤的人潮中前行,又或者,在黑暗中摸索,等到有一天抬头的时候,发现前面已经有自己想走的路,有了光明。
我看过一本书,名字叫《约翰·克利斯朵夫》。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好像一下就反应过来自己该干什么了:做电商!
这本书是写贝多芬的,贝多芬是音乐界的珠穆朗玛,就像BAT之于我们电商一样。
从书里面我看出了几个让我一往无前光点:第一,灵魂要自由;第二,要真实;第三有力量。
人人都想自由,哪怕是创业也一样。
我觉得《约翰·克利斯朵夫》那本书对我来讲是自由的灵魂,自由的灵魂并不是说你不趋同于任何事业,我觉得那不叫自由,你是趋同于你认为有意义的事业的。
我是能为想做的事情牺牲自己的,我是可以的,所以,我做了帮客多。
《约翰·克利斯朵夫》那本书还讲了一件事,就是受苦。
你要经历各种苦,有些苦是没有答案的,虽然你处于一种混沌状态了,但其实这个苦本身就是有意义的,你最终仍然能抓住一些特别重要的事情,比如一个具体、有意义的活去把它干了,干一个,再干一个,最终就走出来了。
对于70年代的人,有一本“成长圣经”:《麦田守望者》,里面有句著名的话:“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这本书对我来说,更是一种黑夜明灯般的存在,就像智能手机对于APP一样,一夜之间,一切都变得有趣了起来。
更美妙的是,智能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对于APP来说,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垂涎的性感尤物。
只是让我遗憾的是,自己晚生了几年,或者说,对于做帮客多这个想法,来的迟了不一些,否则应该做得很不错了。
不过现在也不晚,刚好赶上创业弄潮的高峰期,不是都说大浪淘沙么,而且互联网,本来就是一个可以改变,甚至巅覆人类生活的连接方式。
前一阵看了《重返20岁》,我记得很清楚,里面有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台词“如果重来一次,你会怎么选。”
其实不单单是看这电影后才有这样的想法,在这之前,我就曾想过,如果给我机会,重来一次,我到底会怎么选!
只是思来想去,却奇怪地发现,对于自己创业,我从未有过任何的动摇的念头,甚至,如果给我机会,我会成为那个更早一点的弄潮儿!
唯一让我有所改变的,那就是我的想法,和做事的方式!
关于这一点,我并有想多久,而且很清楚明了地就出现在了我的脑海里。
从事任何一个行业,特别是从事一个新的行业,一路走过来的时候一定会犯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错,如果事先知道这些,肯定会改,但尴尬的地方在于,如果别人给你事先讲了或者说了这些东西,是不能阻止你犯错的。
这个在商界也是一个很著名的理论,就是说前辈们总结的经验、掉过的坑讲给你,不会让你真正避免这些错误,你还是会犯错,但你听到这些经验还是有价值的,当你听过,并且犯错之后,你会学得非常深刻,如果你没听过,只是掉一次坑,你还不知道为什么掉坑,这也是经常发生的。
所以学习和预防总是有意义的,尽管预防效果总是很糟糕,但对日后改进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而自帮客多初创到现在,不管是员工,还是我自己,我们都在不断地学习,汲取,那些同行业前辈们的经验和教训,以期以让自己少走些弯路。
说到这里,关于创业,我个人还有些想法:战胜恐惧!
战胜恐惧,这是每一个创业者最终成功精神动力!
做帮客多之前,也曾看过同样的产品,那么多O2O、B2C都倒了下来,我也曾犹豫过,但最终还是秉持自己的想法,做了帮客多。
现在想想,就算失败了,那又能怎么样呢?这个世界会因为这件事情就改变了吗?那种把自己看得太高的人我们说他狂妄,但是一个自卑的人,一定比一个狂妄的人还要更加糟糕。因为狂妄的人也许还能抓到他生活中本来不是他的机会,但是自卑的人永远会失去本来就属于他的机会。因为自卑,所以你就会害怕,你害怕失败,你害怕别人的眼光,你会觉得周围的人全是抱着讽刺打击侮辱你的眼神在看你,因此你不敢去做。
所以你用一个本来不应该贬低自己的元素贬低自己,使你失去了勇气,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门,都被关上了。
当然,创业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否则满大街都是马云,都是乔布斯了,关于自己创业这件事,我整整考虑了两三年,才最终下定这个决心。
创业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
这几年来,我发现三人团队,是创业初的一个最佳组合,而且还得有排序:老大要懂产品,老二要懂技术,老三要懂市场和推广。
所以这也是我们共创帮客多的原因所在。
此番浅见,但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