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界青年共筑中国梦”

              “互联网+农业”:做个新农民挺好

“我是村里唯一能在‘线上’和‘线下’都能赚钱的人!”一会儿穿梭在超市中的货架间,一会儿又跑到电脑前熟练地敲击键盘,赵龙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27岁的赵龙是通辽市开鲁县小街基镇大方子地村的农民。高中毕业后,他回乡创业,在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的同时,赵龙萌生了在农村牧区发展电子商务的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和运作,他成了电商网站在大方子村的第一个村级服务站代理商。


“最初我向村民和亲戚朋友推荐时引来不少质疑,说我弄的是传销。但我没有放弃,新事物从出现到被人接受,总得有个过程。” 赵龙一边经营着超市,一边不厌其烦地耐心向大家讲解业务。让他感动的是,第一个来消费的,是他的岳父。岳父拍着胸脯说,我相信自己的女婿是老实本分的孩子,不会骗人。

谈话间,有人匆匆进入超市,直奔赵龙走去: “大龙,你帮我下单了没?我还要去年的那个品种。” 来者是村民刘文华。“我是赵龙的粉丝,我这一年没少在大龙这消费,什么种子、化肥、农膜呀,老婆孩子穿的衣服呀,质量又好,价钱还便宜。”刘文华说。

“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后,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赵龙的生意也越做越顺畅。他又开始琢磨,怎么让村民的生活过得更好。他去城里的几家大超市调查,发现农村人身边很普通的东西,在城里人眼中都是宝贝。回来后,他组织几户农户开了个小会,表达了自己要通过电商网站把特色农产品卖到城里的想法,结果大家一致同意。


赵龙在向顾客推销农家绿色产品

“一个笨鸡蛋,通过网上出售,价格要比在农村市场高出2毛钱。所以没费什么劲就完成了15000多个笨鸡蛋的订单任务,几乎把周边村屯的鸡蛋都卖了。”赵龙眉里眼里流淌着笑意,“今年春节前粘豆包、冻豆腐、酸菜也卖得很火。”

通过网络销售,在方便了乡里乡亲的同时,赵龙自己也有了丰厚的回报。“2013年那会儿,只有几千元的收入,2014年就达到了3万元,去年就更好了,8万元!”赵龙兴奋地说。

让老百姓少花钱买好货,赵龙做的事渐渐传开,销售额不断上升。今年,赵龙准备建立农村养殖与种植合作社,把特色种养户组织起来,把种养植和市场连起来。赵龙说:“没去上大学,我不遗憾,农村一天比一天更美,农民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更好。做个农民,挺好的!”

赵龙并非是青年农民在农村牧区创业的唯一,但我们的确看到了伴随着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有越来越多像赵龙一样的农村青年在农村找到了成长、致富的新天地,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也必将为农村牧区带来更多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