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校区苏中红色革命调查研究小组实践报告
学校名称:南通理工学院海安校区
团队名称:南通理工学院海安校区苏中红色革命调查研究小组
摄影摄像:袁静
指导老师:丁海峰
作者:张君磊
[摘要]:适逢建党100周年,7月20日下午,南通理工学院海安校区苏中红色革命调查研究小组根据百年党史围绕苏中红色革命教育纪念馆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学习。在革命战争年代,苏中红色文化提高了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提升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赢得了人民的巨大支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红色文化仍然是中国人民夺取新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如何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传统,从而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正是小组深入研究苏中红色革命文化的真实意义所在。
【关键词】:百年党史·红色精神·弘扬文化·红色传承·当代大学生
一、调研时间
2020年7月20日——2020年7月29日
二、调研步骤
准备与策划阶段、实践与调查阶段、分析与总结阶段
三、调研背景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在习总书记的号召下,苏中红色革命调查研究小组围绕百年党史展开了对苏中红色精神的调查研究学习,主要目标是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让广大的青年大学生对党史及红色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能够饮水思源将百年党史放在心间,让红色精神永远流传。
四、调研目的
      党的历史是全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是革命时期留下的一笔宝贵精神文化和物质遗产。沧海桑田,时代在前进,生活在变迁。红色文化中理想信念、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功用,与时俱进的适应着现代文化的需要和发展、创新。小组本次调研的目的就是弘扬红色文化,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赓续优良的革命传统。让广大的青少年进一步了解国家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坚定承担历史重任的不变信念。
五、调研内容
(一)参观苏中地区红色纪念馆,寻找红色记忆,接受精神洗礼。

     为了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使红色记忆代代相传,苏中红色革命调研小组先后前往了海安七战七捷纪念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胡乔木纪念馆、盐都革命陈列馆、常州瞿秋白纪念馆、张太雷纪念馆、吕思勉纪念馆、恽代英纪念馆。当历史的云烟散尽,遗留下来的东西更显得清晰明朗,一切都仿佛如同昨天。那些艰苦的光荣岁月,随着这眼前的旧物,一同浮现在人们的脑海,纪念馆内陈列了大量的实物和图片,浓缩了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成长壮大的历程。如果说人民军队是新中国的灵魂,这些纪念馆就是这些灵魂的寓所。通过对这些纪念馆的参观学习和调查研究,小组成员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对党的一片赤诚,对初心的坚守和对使命的担当。对新中国的历史和红色精神有了进一步深刻的理解,不忘历史,方能创造未来。只有铭记曾经的苦难,才会珍惜眼下的幸福,一个民族只有在苦难中奋勇前行,才终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身为中国当代新青年一定会将这种红色精神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在校园里会更加好好学习,努力奋斗,为祖国的腾飞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探访革命烈士遗孀,传承红色基因,烈士名镇村行。
英雄已故,精神永存。人们应该永远铭记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用生命换来了现在美好的生活。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强化爱国意识。苏中红色革命文化调研小组前往佳富村探访了革命烈士丁佳富的遗孀,在村委书记的带领下到了老人新住的房子里。老人身体很健康,精气神很好,坐下来交谈起来吐字也很清晰,听老人说这是她的新家,是政府给她和女儿专门安置的,说着嘴角露出了宽慰的笑容,满是皱纹的脸上散发出岁月的气息。和丁佳富的女儿交流了解到丁佳富生于1923年,由于从小接受革命教育,他积极参加抗战工作。在担任护陇区公安局局长期间,为党和人民做了大量工作,镇压了大批汉奸,被日伪还乡团视为眼中钉、肉中刺。1946年,还乡团狗急跳墙,疯狂反扑。丁佳富同志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遇难,年仅24岁。说起丁佳富烈士遇难的情景,今年100岁的丁吕氏和77岁的丁福兰一度哽咽。临走时,老人表示祖国的未来是属于你们年轻人的,你们必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建设强大祖国的未来就寄托在你们身上了!在佳富村采访时,很多村民表示,他们都是听着丁佳富的故事长大的。丁佳富烈士的革命事迹在这里代代相传。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将会以烈士精神为引领,立足实际,将红色基因带回校园,继续发扬传承下去。

(三)开展有关红色文化认同感的问卷调查,了解大众眼中的红色传承情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精神品质,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承接着过去、启迪着现实、昭示着未来,具有特定的历史性和鲜明的现实性,它是时代精神不断发展创新的坚实文化基质,是当代人宝贵的精神食粮,因此我们将问卷对象推向广大的当代大学生,共设有10道多项和单项选择题。参加问卷调查并有效填写人次为475人,其中24.63%的人非常了解红色文化,43.16%的人了解红色文化,30.74%的人了解一点,1.47%的人完全不了解 。由调查结果我们看出广大群众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很强,但是不可否认由于功利化教育的学科偏误导致一部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历史记忆正逐渐淡化,红色文化的表达正处于失语状态。

(四)制作“红色之旅”材料供同学们阅读了解
实践团队将这次社会实践中搜集的资料分类整理,制作成“红色之旅”材料以供更多的同学们阅读了解,通过政治学习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了解革命历史,重温抗战历史,接受精神洗礼,接受红色革命教育。从而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和谐发展。

(五)调研宣传
团队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报刊宣传等方式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实践过程中,团队邀请了盐都电视台的记者进行了拍摄报导,积极地宣扬了本次的暑期社会实践,通过媒体让大众对百年党史和红色精神有进一步的深刻了解。引起了社会对于党建历程和党史教育方面的感知和认识,让更多的同学能够了解红色革命,牢记历史。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六、调查反馈结果

通过此次的实践调研,可以看出,各地对于红色教育和红色景点的建设十分重视,大部分群众对于红色文化认同度很高,但由于功利化教育的学科偏误,信息化时代的价值解构导致对红色文化的历史记忆正在逐渐淡化,红色文化价值标准已经开始破损,红色文化的表达正处于失语状态。

对策和建议: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有效地消解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的认知危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观念上层建筑,它一旦真正建立,就会形成强大的动力场,全方位地渗透和改造社会生活。

(二)加大红色历史的传承和挖掘,通过原始档案研究整理、走访老革命等获得鲜活素材,增强红色文化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三)通过入团入党宣誓、祭扫烈士陵园、参观红色旧址等活动加强红色精神信念的培育和树立。

(四)以自身为载体,通过红旗岗位、做义工等活动将红色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具体实际生活工作中。

(五)组织研讨交流活动。定期组织交流活动,通过学习精神、投身实践等获得的心得体会大家共同分享以达到互通共同进步。

七、总结与感悟

通过本次暑期实践调研,广大的青少年以先烈们为榜样,更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校、为家乡、为我们祖国做出贡献。同学们通过此次活动看到了革命前辈的光环,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为国为民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坚定了青少年追求理想信念、报效祖国的决心,加深了对自身责任的认识,激励着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本次暑期实践带给同学们的不仅仅是思想的触动,更是灵魂的震撼与境界的再次提升。

通过这次暑期实践团队总结了以下三点感悟:

1、团队成员通过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感受伟人“谁主沉浮”的豪情壮志,通过瞻仰革命先烈铜像、默哀、宣誓等方式来表达对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光明的革命先烈的尊敬与崇拜。向当地讲解员,住户了解当年那些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聆听革命老人深情讲述的红色革命人物事迹,观看那些犹存的物件,现实图片来缅怀那些革命先烈。到了这些精神圣地,不知不觉的就有一种心灵的安静感。通过参观学习,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革命精神的伟大,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团队成员表示,一路走来,一路震撼,此次革命实践教育活动,更坚定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今后学习、工作、生活中一定要身体力行,争当时代先锋。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就是学习再学习革命先烈的那种英勇无畏舍家为国的崇高精神,在思想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生活上上不断鞭策自己勤于思考、勤于学习、树立为广大人民服务的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精神。

2、缅怀这些前辈伟人,在这块土地上出生,成长,克服重重艰难险阻,成就一番伟业,光照后世。回想红军长征的艰辛、为革命的成功前仆后继,创立新中国的不易,作为同一块土地哺育出来的后人,从他们的经历中吸取精神营养,增强战胜困难,继续前进的勇气。 

3、后辈有幸,一次次见证历史;历史有幸,一次次经历辉煌!中国悠悠五千年的文明沉淀为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而中国共产党,承载了这伟大民族精神中最精髓的部分,百年风雨沧桑的历程中,领导中国人民冲出重围,走向繁荣富强。作为被党领导的青年一代,青年人也有着青年人的使命。在备受欺凌的旧中国,青年人的命运是救亡图存、立志图新改天换地联系在一起。在新时期,中国的新一代青年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团队会将这次活动中形成的意识精神应用到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养成务实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作风,不断提高自身、完善自身。

参考文献:于德炽.参观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J]

参考文献:【烈士命名镇村行㉕】盐都区大冈镇佳富村:激活红色细胞 打造美丽田园.盐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