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锋,生于1984年1月,中共党员,毕业于安徽工业大学。从2006年参加安徽团省委西部与基层计划起,十几年公益探索,其中2015年至今全职不拿薪水从事公益4年。献血金奖志愿者、2013-2016年度合肥市助残无障碍推进优秀志愿者、第三届安徽团省委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瑶海区城市管理提升先进个人。
2015年起,因企业经营不善,捐掉剩余财产,开始以骨干志愿者身份服务合肥二十多家公益组织,体验各细分领域公益服务;在做服务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比如草根志愿团队达到1000人以上,如何规模化使用志愿者、避免志愿者大量流失,成为新的难题,于是在2016年7月开始发展公益领队、专业志愿者及合作公益团队,推进“专业志愿+联合公益”和项目化,3年时间将合肥星火公益团队从综合性基础志愿服务为主,转型升级成为一个立足瑶海、服务合肥的社会公益枢纽平台组织。
2018年6月参与筹备合肥市街道志愿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9月协助瑶海区宣传部(文明办)筹建“活力新瑶海”品牌志愿服务联盟,8个月为瑶海区和志愿服务中心引入50多家各类型合作公益团队,为其提供策划、协调、项目落地、传播、筹款支持等服务,推动形成互助合作的品牌公益集群。与6家基金会合作设立志愿者工作站,与基金会合作设立3个专项公益基金,为本地志愿公益生态提供支撑;并支持引导商业向善,倡导企业利用自身专业资源和能力支持公益组织(特别是公益骨干)成长;设立专业公益委员会和企业公益委员会,发起公益讲师计划、社区公益品牌提升计划,推动高校志愿者培育基地(试点)项目,壮大专业志愿服务力量。
我们公益人最不缺的是行动,缺的是公益探索、影响力传播和粉丝运营。目前主要在推动的课题还有:发展社区志愿者,从“被志愿者”到积极行动者,社区公益品牌如何提升的问题;自助助人,让受益人群体成为积极行动者;大病筹款规范化多方协作平台;熊猫血应急救援志愿者网络;城市环卫工服务模式探索等。
助残领域:重点支持1家助残志愿组织和多家残友自组织,每年参与助残志愿服务项目、活动及上门照料残友100余次,所负责的“助残生态圈”项目获得2016年团省委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联系专业志愿者拍摄助残无障碍视频宣传片1个,受中残联委托调研各类型无障碍卫生间20个,组织志愿者调研合肥商场无障碍数据20个,个人调研合肥地铁1、2号线站点46个,为每年举行的合肥市无障碍环境推进研讨会准备数据材料,积极参与商场、公交、地铁无障碍沟通协调工作。特别是在合肥地铁无障碍推进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合肥地铁所有站点目前已普及可移动坡道,无障碍标识和工作人员无障碍服务意识得到很大改善,无障碍电梯与城市公共道路接轨处无障碍设施问题正处于施工阶段,“问题反馈—需求调研—报告总结汇报沟通—政府部门与公益机构、残友三方座谈研讨会—落地施工—进一步反馈”的问题解决模式,在三年推动下已基本成型,形成了很好的模式经验。
助老领域:主要包括家政服务类、关爱环卫工人类和健康服务类。一是挑选最优秀的家政服务人员,支持组建家政志愿服务队,面向缺乏照料的老人和残障朋友家庭,平均每月服务一次,对家庭环境进行大清理,并对参与服务的普通志愿者进行指导和培训。二是联合合肥市关爱环卫工人基金会及本地其它公益机构,创新多种形式服务环卫工及其它户外工作者群体。三是对接本地中医药大学、健康理疗机构、体检机构、医院等,为社区老人和环卫工群体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定制服务,累计组织几十场次,服务近3000人。
赋能儿童/家长/老师领域:支持“益童行动”项目落地瑶海区,立足志愿服务中心、以点带面,探索“阅读改变社区”公益模式,现已辐射瑶海区5个街道,联结家庭/学校/社区;并带动食育推广志愿者、博物志愿者、心理咨询志愿者、文化艺术志愿者、花艺志愿者、科技志愿者等各领域专家志愿者参与服务;同时积极与本地的公益小记者项目团队、合肥市演讲与口才学会项目团队对接合作,积极引进杭州公益小天使模式落地合肥,与基金会合作发起专项基金筹款等,以共创共享、多方协作的模式探索建立公益集群的本地化标杆。
先后参加广东“木棉花开”社区公益人才培养计划、南都基金会“支点计划”之北京恩派第三方评估、NGO组织公益领袖培训班(苏州)及恩派、益修学院、益+学院、安徽益和等组织的各类线上线下课程。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现致力于赋能支持草根公益成长,引导商业向善,推动联合公益行动和影响力传播,探索“公益+商业+互联网”跨界资源合作模式,十几年来,初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