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国斌,男22岁,2015年考入三亚学院,大学生活伊始,我便把学习当做了第一要务。我一直坚信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和天道酬勤。因为我始终知道保障我学习机会的是父母在背后辛勤的劳动与付出,我没有权利去浪费家长和老师们的一番心血。所以我刻苦学习,认真钻研,从不旷课迟到早退、上课认真听讲,在期末考试中各科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我看来,成绩不等于满足,而是作为一种动力时刻督促着我成长,我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不应该拘泥于书本知识,除了学习外我们也应当拥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
所以同年在校团委和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创建了三亚学院红丝带志愿者协会,运用了“1+N”的模式,从零发展到现在八百多名志愿者,并且有了“禁毒”“防艾”“救助”三个品牌项目,同时,与世界艾滋病基金会(AHF)、三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亚市吉阳区政法委员会等多个部门紧密联系,共同举办上百场活动,多次被新闻媒体报道,并且荣获多个奖项。成立了三亚学院红丝带志愿者协会后,担任了两届会长,红丝带志愿者协会的成立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志愿平台让大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外能够参与更多的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了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同时也激发了我自己投身公益的决心。在担任红丝带志愿者协会会长的两年时间内我和众多青年大学生一起做了许多服务社会的公益活动,如艾滋病防治宣传,禁毒宣传,困境留守儿童及困境人员的帮扶。在这些公益活动中我涉及较多的是困境留守儿童的帮扶,因为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发展决定了国家的发展,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在后面成立三亚市天涯区爱心公益服务中心并担任项目主任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2017年和2018两年的时间内我连续参与了两次“三下乡”调研活动,在调研的过程中又让我多了一些接触社会的机会。在2017年荣获了国家“优秀报导奖”。
我深知我不应该被眼前的一些荣誉所束缚,我应该继续向前,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创新、探索。2018年,带领红丝带团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如:中国第四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三亚学院赛区“一等奖”、中国第四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海南省赛区“银奖”、中国第四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区“银奖”、三亚市天涯区首届公益创业比赛“一等奖”等,并且在海南省赛区优秀项目展示上得到省教育部高度评价。此外,在三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三亚市民政局、三亚市天涯区民政和民族宗教事务局的支持下,成功将三亚学院红丝带志愿者协会孵化成为民办非企业,现正式注册运营,机构不断团结三亚市热心于公益事业的社会人士,发动社会力量支持和配合三亚市政府,开展健康、扶贫、宣传、教育、培训、心理咨询等相关工作,为三亚市广大人民身心健康和建设和谐社会服务,为三亚市打造精品城市做出贡献。并且在2018年三亚学院管理学院“南海创巢”创业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所有的成功都是众多的努力汇集而成的,就像著名科学家爱迪生说过的一样“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机遇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百分之百的努力。在取得这些成就前我做了192场的志愿服务活动,亲自服务了许多社会上的困难群体。在2015-2018年参加了“禁毒服务活动”、“困境留守儿童帮扶活动”89场,在禁毒服务活动中我向许多人宣传了毒品的危害性,让大家学会了鉴定一些简单的毒品类型,并让大家把“关爱生命,远离毒品”的观念像滚雪球一样在人群中传播出去。在“困境留守儿童帮扶活动”中我接触了许多需要帮助的小学生,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都有一些困难,在接触到这些小学生后,我在生活中鼓励他们要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以后将这颗有爱和乐观的心继续传递给更多的人。为了丰富他们的生活,我给他们开展了陶艺课堂,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习到了一些简单的手工艺知识,在2018年中对72个小学生接受到了帮助,我相信这些帮助对他们以后的成长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接下来的时间内,我将继续努力,为社会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做一个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人;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