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姓名:马嘉诚 地区:浙江省
人物事迹
马嘉诚,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观赏园艺171班学生,中共党员,曽先后担任观园171班班长,观园181班班助,观赏园艺学生党支部宣传委员,村官学院171班班长等。从第一次献血至今,他已经累计献血38000毫升,挽救了数十条生命。他的事迹,先后被《中国青年报》、《珠江晚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光明网、新浪新闻等报道和转载。
2014年1月1日,刚满18岁不久的马嘉诚在家乡的县城里逛街,街上的志愿者在宣传无偿献血,于是他在献血车上献了第一次400毫升血。本着“献血无损健康,但能救人”的理念,为了帮助更多需要用血的患者,他做了一个决定,要尽自己所能参加无偿献血,他一直坚持着无偿献血。到如今,仅仅在浙江省血液中心,他已经无偿献血一万余毫升。也因此,他获得了2014-2015年度的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2016-2017年度的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2-2015年度浙江省无偿献血奉献奖,上海市无偿献血白玉兰奖,上海市成分献血快乐奉献奖,执着奉献奖和上海市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成分献血金奖,并拿到了“浙江省无偿献血荣誉证”。
在献了两次全血以后,他了解到有一种献血方式叫机采血小板,大致是把血液离心分离,然后采集血小板,剩下的还输到人体内。一开始他对这种献血方式,很担心,但后来通过自己了解发现对自身的身体没有传染风险后,便毅然决定捐献血小板。
机采血小板的机器很昂贵而且很少,所以每个地级市一般只有血站才有,他了解到离自己学校最近的是浙江省血液中心,尽管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但是他还是决定去献血小板,第一次因为去的太晚,没有成功,但是他详细的询问了献血小板的要求,第二次去的时候,他成功地捐献了血小板,并且通过亲身体验,他也知道了献血小板是安全的,于是定期参加机采血小板,因为机采血小板需要两个多小时,为了减少中间的等待时间,每次都是早上六点做第一班公交车去献血,不管炎暑还是寒冬,一直在坚持。
而到了寒暑假,回到了家,他也没有闲着,他通过网络了解到自己家隔壁的上海市和苏州市缺血严重,尤其是上海市,因为是华东地区的医疗中心,所以有大量的病人前往上海看病,血液需求量一直供不应求。而自己的家乡因为用血量少,往往血液情况饱和,为此,他多次利用交通优势,前往苏州和上海献血,也许自己是累了点,但是想到自己的血能救到病人,他觉得这一切都值得,也就坚持了下去。
有一段时间,因为自己没控制吃喝,体重增长,导致转氨酶升高,献血没有成功,这对别人来说是很正常的事,熬夜,吃药,饮酒,脂肪肝等都有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这引起了他的注意力,为此他积极锻炼身体,再两个月里减掉了将近30斤。也让自己的转氨酶达到了正常标准,得以在献血的道路上继续坚持下去。
除了在不断的献血外,本着“一个人献血五十次,不如五十人献血一次”,他还积极参加各种献血宣传活动,参与了百度贴吧献血吧的讨论,为不懂献血知识的人提供解答,也在大学期间申报了杭州市无偿献血形象大使,可惜在最后一轮被淘汰,没有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他并不气馁,反而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献血宣传中,并在后来担任了杭州市无偿献血讲师团讲师。而在最近,他又参加了家乡的第一届嘉兴市第一届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培训班。在了解到很多血液病患者因为没有合适的配型,深受病痛的折磨,他毅然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配型,多一个配型,就多一份希望。他希望能找到配型相同的患者,为他们迎来新生。
在学校里,作为学校负责献血活动的健康项目部的一员,每当有集体无偿献血活动,他积极参与献血活动的组织工作,对各项流程都非常熟悉,跑前跑后为献血的小伙伴们服务,也获得了部门成员的一致认同和点赞。
而在学校里除了献血以外,他各方面表现突出,政治上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严格要求自我,思想进步。善于学习和吸收新知识,热爱所学专业,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他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关心群众,乐于助人,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礼貌行为,模范遵守和执行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在同学中享有较高威信。兴趣广泛,爱好音乐、体育、演讲等。多次组织并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在丰富自我的同时,也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广大同学课余生活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作为学生干部,他善于思考、认真踏实,在组织校内外活动时,能以身作则,体现了良好的组织管理协调潜力,并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潜力。
也许,马嘉诚是浙江农林大学的普通一员,而他肯定是千千万万勇气可嘉、爱心满怀的青年人的代表。青年强则国强,那么,青年有爱,则社会文明进步。这么多年轻人正用爱心和奉献,用毅力和责任,塑造着新一代年轻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也守护着社会的温度和核心的价值观。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