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姓名:张光付 地区:辽宁省
人物事迹
张光付,男,河南邓州人,汉族,2005年12月入伍,现任抚顺支队执勤五中队副中队长。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11年被抚顺团市委聘请为抚顺市“大学生学雷锋实践团导师”;2012年被总队评为“优秀士官”和“十大深知兵真爱兵模范”;被武警总部评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被抚顺市评为“五四青年”“十大百姓雷锋”;2013年被辽宁省评为“学雷锋学郭明义先进个人”;2016年被抚顺市评为“拥政爱民先进个人”;2017年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2018年2月,当选“武警部队第三次党代会代表”;5月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6月被共青团中央推选为“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并光荣当选“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7月荣获第二十一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提名奖。受到军委首长和武警部队主要首长的亲切接见。
张光付入伍14年,在全部津贴50万余元的情况下,拿出4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困难群众1600余人,现精准帮扶驻地9户特困家庭、捐助22名(云南15名,贵州1名,成都2名,抚顺4名)困难家庭的孩子上学,每月4500余元的捐款,雷打不动。其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解放军画报、人民武警报、辽宁日报等三十余家媒体宣传报道。
一、助人为乐,传承美德,用实际行动演绎人间大爱
他在警官学院学习时,长期帮扶驻地3个特困户,为四川大学两个单亲家庭的大学生每人每月提供500元的资助;自费买回补鞋机,免费为大家补鞋2600余双。雅安地震后,他率先捐款1000元,并资助了13个灾区孩子。为家乡禹南小学的孩子捐赠书包等价值15000余元的学习用品。在丽江老君山拍摄《士兵突击》间隙,托节目组工作人员为当地小学买来1700多元的学习用品,又汇款8000余元给自己远在河南的妹夫,代为购买290个书包;还为该校14名特困生每人每月至少捐助100元,直到大学毕业。大善若水,大爱无痕,他总是把富足送给别人,把清贫留给自己。
二、舍己为人,直面生死,用高尚行为诠释雷锋精神
2009年休假期间,他带领群众扑灭麦田大火,挽救财产15万余元;2011年4月,他从河水中救起一名5岁儿童;2013年在参加抚顺市“8.16”抗洪抢险中,他带领党员突击队深入通信中断的南口前镇,连续奋战6天5夜,搜救转移群众280余人;在跨区增援处置大连“8.14”群体性事件时,他勇打头阵、敢上一线,表现突出。
三、立足本职,恪尽职守,用爱岗敬业铸就时代风向
张光付当兵至今,先后辗转三个单位。在机动中队,他苦练素质、自制器材、培养骨干,参加2010年辽宁总队搏击大比武,获得了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在生产中队,他成了这个行业的行家里手。在执勤中队,他所在单位连续30余年无执勤事故。
四、知兵爱兵,关心战士,用无私奉献解读真情真意
张光付是战士心中的好排长、好兄长。战士赵新豹的父亲摔伤骨折,他偷偷寄去500元钱;新兵小于磕掉两颗门牙,他悄悄的交了5000元的住院费;还给战士张梦寒、赵江、张一等做了长期有效的心理疏导。所带战士有7人考学提干、26人入党、37人转改士官,先后转化重点关注对象27人,带出各类骨干百余人……
五、自学成才,深入实践,用创新精神解决实际问题
张光付利用业余时间自考了心理学课程,取得了本科学历。他还总结出战场环境体验法、设置情况适应法、心理调控暗示法、破除假象识别法、先进典型激励法等训练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官兵平时训练中遇到的心理问题。2013年,在警官学院和云南卫视合作拍摄的大型青春励志纪录片《士兵突击》中,成功进级前六强。
张光付在2013年3月5日成立的“光付之光爱心团队”团队从最初的7名成员,如今已扩容至1000余人,累计帮扶困难群众3000余人。捐款50余万元,近期,团队策划启动“千万个雷锋在成长”计划,走进校园、社区宣传雷锋精神,让雷锋“圈粉”新时代。

图片